今天是:

【南湖数商·经研】从三重身份到六个方向:一节南湖畔的教师成长课

来源: 作者:童庆蒙审核: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发布时间:2025-05-09浏览次数:


2025年5月7日下午,我院教工第一党支部(经济系支部)在南湖综合楼10060会议室开展“南湖数商·经研”党建品牌活动,学院院长、党委副书记、支部党员凃正革同志为学院青年教师带来题为“在学术与育人的双螺旋中成长——青年教师发展路径思考”的专题分享。

凃正革同志首先强调了青年学者应明确职业定位的三重身份。他指出,学者、师者和社会服务者是高校教师职业的三大核心属性。作为学者,凃正革教授以其自身早期研究的思路与经验为例,希望大家要通过敏锐的观察发现真问题,立足回应这些重大问题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。他还鼓励青年学者积极参加学术会议,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学术前沿,拓展自身的学术影响力。针对日常教学活动,凃正革认为,青年学者应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新技术,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,通过引导式学习,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并激发思考。凃正革还强调,社会服务是学者的重要职责之一,学者们应不断加强与政府和产业界的联系,推动研究成果的落地,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。

接下来,凃正革阐述了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几个需要注意平衡的问题。他首先指出,科研与教学并不矛盾,并以自己在《经济学(季刊)》发表论文的经历为例,回忆了如何从课堂教学中获得启发,并进一步探索形成科研选题的过程。随后,针对青年学者普遍关注的考核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。他认为,学术工作不应为了应付短期考核而降低质量,学者应具备坐冷板凳的勇气。他特别强调,学术成果的发表具有惯性,应该从一开始就进行高质量、扎实的研究,积累一定成果后,考核也会自然而然地顺利通过。凃正革还鼓励大家跳出个人局限,积极参与到科研团队中,整合学科资源,实现个体突破与团队共同进步。

最后,凃正革呼吁大家积极打造“个人IP”,并提出了六个发展方向:强化个人学术辨识度、塑造独特教学风格、提升社会连接力、增强数字生存力、培养心理韧性以及构建健康蓄能池。他强调,青年教师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,身心健康是基础,持续创新与学习是动力,积淀与实力是底气。在讲座的最后,凃正革引用费孝通先生的话进行总结,提醒大家不要焦虑于何时开花结果,而应享受学术创造的过程,趁年轻,大胆前行。讲座结束后,凃正革同志还与参加活动的青年教师就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。

“南湖数商·经研”是我院教工第一党支部(经济系支部)推出的系列品牌活动之一,旨在通过分享、培训、调研和训练营等多种形式,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带头作用,构建师生共同成长的通道,打造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示范工程。